日期:2023-07-10 來源:大學生創新創業中心
作者: 編輯:齊芳 關注:[]
近日,教育部發布《教育部關于公布第二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認定結果的通知》。東北大學22門課程獲批第二批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首次覆蓋教育部五大“金課”類型。其中,由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作為主持單位的《創客實戰訓練營》代表東北大學成功入選唯一一門“社會實踐一流課程”,也實現了秦皇島分校一流課程建設的突破。
課程團隊由來自學校大學生創新創業中心、悉尼智能科技學院、計算機與通信工程學院及控制工程學院的優秀教師組成,教師們學科交叉、具有多年一線教學經驗,指導學生雙創成果十分突出。此次入選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是課程團隊多年積累和付出的結晶,也是學校積極服務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進落實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新成果。

《創客實戰訓練營》課程團隊
課程初心:打造標桿課程、服務高質量本科教育
實踐能力對于學生開展科創活動,尤其是進行原發性的創新具有重要意義。2015年起,大學生創新創業中心積極支持教師探索基于實踐的雙創課程建設,先后開設了《創新工程實踐》《創新訓練方法》等課程,培育了一批授課水平高、實踐能力強的中青年教師,為《創客實戰訓練營》的建設積累了經驗與信心。
“《創客實戰訓練營》的籌備始于2017年,比一流本科課程‘雙萬計劃’的提出還早兩年。建設這門課程是大學生創新創業中心實現雙創教育內涵式發展的具體舉措,也是學校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要求。”課程總策劃、大學生創新創業中心主任張淑梅說。課程負責人、學校國際化事務特別助理李曉奇表示,面對學生對雙創課程提出的更高期待,課程團隊希望通過打造一門標桿課程,對優秀學苗進行全過程的支持,賦予他們創新的思維、實踐的本領、創業的意識。

往屆《創客實戰訓練營》授課掠影
課程實踐:在創新、創意、創造中自由探索
作為一門選修課,《創客實戰訓練營》如何讓學生學有所獲、學有所用?“創新”是基礎、“實踐”是關鍵。為了讓學生獲得一流的課程體驗、實現在實踐中強化專業技能和創新意識,課程團隊下了很大力氣。
“作為一門‘講創新’的課程,其本身就要求具有創新的特色。我們提出了‘踐行真知’這一主題,要求學生在課堂上以項目的方式完成組隊,圍繞學科熱點或社會熱點進行自主選題,通過制作真實產品來最大化地發揮自己的興趣和創造力。學生團隊在教師的指導下,圍繞特定的設計任務,按照從‘通’到‘專’、從創意到實踐的課程流程,對項目進行推敲、打磨,使每一個團隊完成‘競賽級’的產品原型展示。”課程主講教師、悉尼學院副院長韓鵬說。

課程主講教師與學生進行交流

學生以小組方式開展雙創項目實踐

學生實現從設計圖到實物的進化
《創客實戰訓練營》注重“課堂學習+課外實踐”聯動推進、一體化教學,積極探索以團隊合作、項目導向、翻轉課堂為主的創新授課方式,推動課程由知識講授向演示體驗、探索訓練、任務驅動和實踐創造變革。在授課時,任課教師鼓勵學生開展基于專業的項目創新,并依托樹莓派、Arduino等智能硬件開發相應的產品,實現既有算法、又有硬件的綜合科創作品。在課堂外,課程要求學生主動調研社會熱點、技術熱點,探索解決實際問題、服務社會需求的創業機會,在社會實踐中檢驗自己的科創水平。




理論與實踐高度融合的教學體驗
作為一門高質量的雙創課程,其考核方式也頗具特色。“課程有著多維度的考核要求,在結課答辯時,學生要充分介紹項目的技術優勢和社會價值,并且接受來自多位雙創導師的提問。”課程團隊實踐導師柳彬德說。許多學生在結課后繼續完善自己的科創作品,并在后續的科創競賽中延續自己的實踐之旅。


課程團隊為學生組織結課答辯

學生參與創意展示與結課答辯
課程特色:尊重教學規律,讓創新更“走心”
以學生為中心、高度重視學生的學習體驗,是《創客實戰訓練營》的一大特色,也是眾多選課學生的最直觀感受。
“我們十分注重課堂氛圍的營造,在每堂課前,課程團隊會提前至少一小時到教室進行布置。我們用精心準備的實驗箱、擺滿案例的展臺、細節滿滿的桌牌和討論工具,給學生帶來一個有創新性、啟發性的學習環境。許多學生在朋友圈中曬出了他們的課堂體驗,他們說‘在有儀式感的教室中感受到了老師的用心’。”韓鵬說。此外,大學生創新創業中心也積極配合課程的開展,為學生作品提供了專門的展示空間,并邀請了行業知名的創業導師共同參與部分課程單元的講授,讓大賽級的專家評委和學生面對面,給學生專業的科創建議和學業指導。


精心準備的理論與實踐課程場地
課程團隊成員們的“用心”還體現在教學案例的制作上。教師們結合各自的專業背景,深入挖掘創新創業教育資源,制作了60余個科創智能硬件案例。從“智能充電器”到“安防機器人”,來自不同學科的教師們將學科研究進展、創新成果及時轉化為授課內容,實現了多位教師同備一門課、同講一門課的生動場面。體現著教師創造力和心血的智能硬件,在每次授課時都能吸引眾多學生“打卡”和體驗。“這些硬件創意不光能夠啟發學生思考,更能給學生以信心——如果老師們都能想得到、做得出來,那么作為更有創造力的當代大學生,有什么理由不去做出更優秀的作品呢。”韓鵬說。

學生津津有味地聽取案例講解


學生在課下“打卡”智能硬件案例
“這是一種尊重教學規律、回歸教學初心的做法,教師們‘跨界’組合、忘我投入、精益求精,一切為了學生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和體驗。”張淑梅表示。“課程的成果離不開學校的源頭活水,離不開大學生創新創業中心的牽頭組織和各學院各部門的支持。‘有組織’的指導保障、‘有水平’的課程建設、‘有情懷’的授課教師,才能產生有成果的教學實踐。”李曉奇說。《創客實戰訓練營》的課程團隊是學校廣大優秀教師的縮影。這些老師們在授課中表現出的“一定要把課上好、把學生教好”的信念,是學校教師育人情懷的生動體現。

任課教師在課下與學生交流
課程成果:一流的課程質量、一流的學生培養
五年的課程建設過程中,課程團隊成員通力合作,積累了豐碩成果。據悉,團隊現已發表教研教改論文10余篇,主持教育部協同育人項目9項,校級、省級教改課題14項,獲批發明專利、軟件著作權20余項,出版規劃教材四部、專著兩部;成員先后獲評省級教學成果一等獎、團中央“中國青年創業導師”稱號、團市委“最美創新青年導師”“最美秦皇島人·最美大學教師”等榮譽。課程入選河北省精品在線課程,并于2020年入選河北省一流本科課程。
“有強度、有深度、有溫度”是課程的鮮明特征,高質量的課程為學生的后續發展奠定了基礎。據不完全統計,95%的選課學生通過雙選導師的方式進入實驗室開展后續學習,80%以上的學生已參與學科競賽、發表論文、獲獎或創業,首批畢業生已進入大疆、蔚來、特斯聯、美團等企業工作或進入一流大學深造。

課程學員組隊榮獲“挑戰杯”全國總決賽金獎
課程的超星在線選課人數已超1300人次,各類線上平臺點擊量突破一百萬次。據上課學生的問卷調研顯示,95%的學生認為課程教師的授課水平高,100%的學生認為該課程體驗優于大部分課程。有學生在留言中動情寫道:“這是大學課程應該有的樣子。”





思政育人:把價值塑造貫穿課程教學全過程
學生的全面成長成才不光需要知識的學習,更需要思想的引導。科創類課程為講好中國故事、實現育人目標提供了豐富的資源和廣闊的平臺。課程團隊提出了以課程深度為芯,以思政溫度、實踐力度為環的“一芯雙環”課程思政建設模式,圍繞知校榮校、時事前沿、價值信念、學科熱點四大思政元素主題,多個角度切入和組織思政案例。在教學中試點與思政教師開展聯袂授課,實現了顯隱結合、思業相融的有效講授。

與思政教師共同開展聯袂授課
“社會實踐課程具有天然的育人功能。學生通過課程關注社會、關注創新,能夠自然地被工匠精神、科學家精神所激勵。”“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能夠主動思考運用知識造福社會、服務人民的方法,進一步強化了他們的家國情懷和使命擔當。”課程實踐指導教師李巖、顧德英表示。
課程愿景:努力讓每一位學生取得成功
作為《創客實戰訓練營》的開課部門,大學生創新創業中心充分認識到開設專門的創新創業實踐類課程對于學生個性化成長和創新能力培養的重要意義,調動智能硬件實驗室、3D打印實驗室等校內資源,以及北島博智科技孵化器等社會眾創空間,積極協調多位雙創名師和企業專家擔當課程實踐導師,形成了“課程指導—實訓實踐—賽事檢驗—成果孵化”的全鏈條服務保障機制。
“在課程試點取得成功以后,我們持續做好課程成果的輻射作用,將課程中的精華章節在學校連續開設了10余次的‘創享沙龍’講座,線上、線下觀眾累計近萬人次,激發更多學生的雙創熱情。”課程團隊成員、大學生創新創業中心郝聞達說。

課程效果通過“創享沙龍”講座進一步輻射
未來,課程的更新迭代將遵循“依次遞進、有機銜接、適度合理”原則,向著深度和廣度繼續發展。課程的研究生版本《創新創業活動》已經面向計算機技術、電子與通信工程專業的研究生成功開設了四期;隨著學校國際化辦學水平的提高,課程團隊與悉尼科技大學外方專家共同打造的全英雙創課程《創新創業設計基礎》,開課兩年來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課程團隊教師與往屆學員結課合影
從2015年醞釀探索、2017年成功開課、2019年組織申報到今年成功獲批,課程團隊一步一個腳印地完成了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的培育與建設。成績的取得,對課程團隊既是認可,也是鞭策。作為東北大學及秦皇島分校的首門社會實踐類的國家級一流本科課程,團隊成員將繼續發揮課程的實踐特色和育人功能,給課程“提質”、為學生“增慧”,以更高質量的“金課”回應學生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