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04-24 來源:關工委
作者:管理學院 編輯:齊芳 陳彥彤 關注:[]
【按語】大學生活應該是全面、豐富而多彩的,它以絢爛的青春為筆,以拼搏的斗志為墨,以創新的精神為色,共同繪制出每個人獨一無二的人生底色。劉凱同學成績優異,學生工作經歷豐富,積極參加支教等志愿活動,在多項創新創業比賽中取得佳績,他用勤奮與汗水繪制出一幅絢麗多彩的大學生活畫卷。
劉凱,管理學院2020級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專業學生,中共黨員。現任信管2002班班長,東北大學第二十六屆研究生支教團成員及分校兼職輔導員。曾任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協會主席、工商管理類2004班班長。
劉凱品學兼優,曾獲校級優秀團員,校綜合二等獎學金1次,校綜合三等獎學金4次。他積極投身學生工作、樂于奉獻,曾獲校級優秀團干部標兵、優秀學生干部標兵、創新創業工作優秀學生干部等榮譽。他勇于探索、積極創新,曾獲校創新創業獎學金、2023年“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2023年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銀獎等榮譽。他積極參加志愿服務活動,曾作為副隊長帶領團隊到福建邵武八一希望小學支教,所在團隊入選了“推普助力鄉村振興”全國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志愿服務活動隊伍名單并獲市級榮譽。2023年10月,劉凱成功入選第二十六屆研究生支教團,被推免至東北大學攻讀碩士學位。
行穩致遠 厚積薄發
步入大學后,劉凱便為自己設定了明確的目標:在保持成績優異的同時,廣泛涉獵各項知識與技能,力求全面發展。大學四年,他始終堅持這一目標,穩扎穩打。學習上,他保持著較高的績點排名,多次榮獲校綜合獎學金;思想上,他堅持在學習中提升政治素養,并于2022年成為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學生工作上,他擔任學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協會主席和信息管理與信息系統2002班班長,積極為同學們服務;科創競賽上,他榮獲“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一等獎、中國國際大學生創新大賽銀獎等榮譽。豐富的經歷不僅鍛煉了他各方面能力,也增強了他的信心。
對劉凱而言,擔任學校大學生創新創業協會主席那一年的經歷讓他難以忘懷。“之前我主要負責科技創新競賽的組織和服務工作,但成為主席后,我還需要思考如何激發同學們對創新創業的熱情。”盡管挑戰更加艱巨,但這反而更激發了他克服困難的決心。在這一年,他協助老師完成了河北省“互聯網+”競賽、中國大學生程序設計競賽、電子設計競賽河北賽區競賽等7次國家級、省級競賽的相關組織工作。他還多次舉辦品牌活動“創享沙龍”,邀請來自“中國科學院大學‘一生一芯’團隊”、百度飛槳以及大疆等在內的37位主講人,圍繞科技創新、競賽項目為題開展講座,在開拓同學們學術視野的同時,也提高了同學們參與雙創競賽的熱情。
樂于奉獻 閃耀青春
在大一暑假期間,劉凱作為副隊長帶領團隊前往福建邵武八一希望小學開展了為期兩周的支教活動。在那里,他第一次與稚嫩又青澀的孩子們親密接觸,孩子們對知識的渴望、對世界的向往,無一不牽動著劉凱的心。“一段時間的相處之后,孩子對我們都非常信賴,這種信任也讓我有了更強的責任感,激勵著我把支教的工作做得更好。”為了滿足孩子們的心愿,劉凱和團隊的其他成員為孩子們精心準備了50余門課程,還組織開展趣味運動會、冬奧知識普及等活動,豐富孩子們的課余生活。團隊也成功入選“推普助力鄉村振興”全國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志愿服務活動隊伍名單。
盡管支教時間短暫,但劉凱對此留下了深刻印象。一張張洋溢著笑容的面龐,一陣陣課堂上傳來的歡樂聲,一直縈繞在他的心頭。“我希望通過支教這種方式,為這些偏遠地區的孩子們帶來更廣闊的視野。”從此,他決心參與更多的支教活動,為鄉村振興和西部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
堅定信念 砥礪前行
重返學校后,劉凱更加專注于專業學習,并積極投身社會實踐與志愿服務,致力于提升自己的素養和能力。在大二暑假,他參與了“云匯萬家”計劃。在大三寒假,他加入了“云支教”計劃,與廣西和云南鄉村的孩子們共同閱讀、運動,并通過網絡為他們授課,累計超過50小時。劉凱深信,只有以真誠的心去接觸這些孩子,才能成為照亮他們道路的光芒,引導他們走向更遠的未來。他說:“我與那兩個孩子保持著定期聯系,繼續為他們解答疑惑。”
此外,劉凱還參與了學校“翱翔之翼”科技志愿服務項目,面向全市大中小學生組織開展心理沙盤、AR沉浸式體驗等拓展活動。作為活動組組長,他不僅要負責活動內容及流程的策劃,還要兼顧物資場地、志愿者、學員報名等環節的統籌安排。他坦言:“在課業學習和學生工作之余兼顧志愿活動,對我而言很有壓力,但我會努力調整自己的心態,為每項任務合理安排時間,化壓力為動力。”經過項目團隊精心的籌劃與組織,活動累計吸引了400多名參與者,不僅在校園內引發熱烈討論,還受到了人民日報、河北日報、秦皇島電視臺等多家媒體的關注和報道。
“每一次努力都不會白費,每一份付出都能夠匯聚成推動社會前進的力量。”憑借堅定的信念和不懈地追求,劉凱成功入選東北大學第二十六屆研究生支教團,實現了一直以來的夢想。未來,他將繼續在人生的道路上,行穩致遠,進而有為,以實際行動詮釋新時代青年學子的擔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