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06-15 來源:中國長城研究院
作者:張一凡 編輯:齊芳 關注:[]
6月10日上午,中國長城研究院院長趙琛做客敦煌大講堂,作了《我們的長城》專題講座。酒泉市委常委、敦煌市委書記陳炎人等市領導及敦煌研究院專家學者,各鄉鎮部門負責人聆聽了講座。
趙琛結合自身研究長城文化30多年經驗,從什么是長城、長城有多長、祖先早已把長城烙上中國印、中國長城世界遺產、敦煌長城之最等方面,以全新的視角解讀了長城的歷史和文化價值。講座中長城的圖片美輪美奐,論述的數據豐富詳實,贏得了與會人員陣陣掌聲。
講座中,趙琛高度評價了敦煌境內關于漢長城的歷史價值及其對全國長城文化研究發揮的重要作用。同時,提出“甘肅敦煌漢長城是新疆漢長城之父”的觀點,還將近期以考古研究進一步發現驗證。趙琛說:“為什么說甘肅敦煌的漢長城是新疆漢長城之父?首先,它們長的很“像”,就是夯筑、壘筑技術和手法相似!很多的漢長城因為后面歷朝都在應用而不斷修葺,特別到了唐代,是以土坯壘筑為特征。新疆唐代的烽燧就是土坯壘筑的特征,而且中間夾了紅柳枝。這次我們在敦煌也發現了幾處這樣的形式,只不過中間夾的是蘆葦。所以敦煌的漢長城和新疆的漢長城、敦煌的唐長城和新疆的唐長城是有親密關系的。其次,長城是由東向西依次修筑,必然敦煌長城建設在先,新疆在后。趙琛同時提出另一個觀點:長城是保護絲綢之路的。即這段長城不光給中國商隊護路,還給國際商隊護路,這是與其它區域長城不同之處。另外,新疆幾縱絲綢之路在甘肅均要穿過敦煌,這使敦煌漢長城成為所有絲綢之路的一個節點,因此,甘肅敦煌長城在中國長城史上意義更為重要。
據悉,趙琛現為中國長城研究院院長、中國古建筑文化遺產研究委員會主任、中國人類學民族學古村落研究專業委員會主任,趙琛教授《數字長城》選題被國家新聞出版署批準列入“十三五”國家重點電子出版物出版規劃項目,該選題充分響應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對傳承和發展我國的優秀傳統文化有著重要的意義。《數字長城》凝聚了趙琛教授及其團隊近三十年的心血,包含了中國從周朝至新中國不同歷史時期的長城資源,是對歷朝歷代長城的宏觀介紹,也是國內首次利用全新的多媒體技術手段記錄中國境內可以找尋到的長城資源,《數字長城》以u盤電子出版物的形式出版發行。此外,《數字長城明長城資源庫》入選新聞出版改革發展項目庫入庫項目“建筑設計專業知識服務”平臺,作為其中傳統建筑的一個子欄目,全面、深入地介紹了明長城,不僅有文字還有航拍視頻、圖像、全景,更是將那些被遺漏的長城資源一一收錄,構建了一個數字長城的影像數據庫。

趙琛做客敦煌大講堂作《我們的長城》專題講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