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4-07-17 來源:管理學院
作者:張貝 劉小杰 編輯:齊芳 周博 關注:[]
卅五薪傳育英才,春華秋實再揚帆。
管理學院黨委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堅持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以強烈的使命感、責任心和攻堅克難的實干精神,強化黨建與學院事業融合發展,將學科建設、人才培養、隊伍建設和科學研究等方面納入學院發展重要日程,潛心立德樹人,以高質量黨建引領帶動學院事業高質量發展。
夯基礎,黨建工作有深度
政治擔當引航向。學院嚴格落實民主集中制要求,健全領導班子議事規則和決策程序,認真落實“三重一大”決策制度,落實黨委會、黨政聯席會會議制度,每年召開黨委會會議、黨政聯席會議各20余次,確保學校黨委決策部署能夠落地見效。
夯實師德師風根基。學院黨委通過全院教師大會、專業研討會等會議,以師德師風教育和教學質量教育為中心,融合管理學院文化和精神浸潤,引領教師爭做“四有”好教師,當好學生“引路人”。五年來,學院教師獲“全國科普工作先進工作者”“寶鋼優秀教師獎”“河北省五一勞動獎章”“河北省三八紅旗手”“河北省先進德育工作者”“河北省冀青之星標兵”“秦皇島市優秀共產黨員”等多項榮譽稱號。
學思踐悟促提升。通過建立健全“班子領學+全員共學+個人自學+分享互學+以行踐學”制度體系,強化理論學習,通過過政治生日、支部聯建共學、百名學生黨員講述百名英雄黨員故事、“黨課送學”、“爭做時代‘船’承人”主題黨日活動等創新形式,用活載體推進理論學習走深走實。

抓作風,黨風廉政有力度
貫徹黨風廉政建設工作責任制。把黨風廉政建設工作作為黨的建設和各項行政業務工作的重要內容,并與教學管理、師德師風建設等工作緊密結合。在學院教師考核、評先評優、學生推優評獎等各個環節中做好廉潔教育工作。
依托學科優勢,提升廉潔教育實效性。學院依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普及研究中心深入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著的廉潔元素,將其充分融入到日常活動中,通過開展詩詞大會、鹿鳴讀書會、班導師研討等活動,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的思想觀念、價值取向和精神氣質。充分利用黨支部會議、畢業前“最后一課”的契機強化大學生廉潔教育。學院打造了傳統文化教育展示月特色品牌,將“理想”和“奮斗”融入到“聽、說、讀、寫、講、創、演”的立體化過程之中,加強師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學習、傳承與轉化,進一步增強師生的文化自信。
拓格局,協同育人有高度
思政引領,鑄魂育人。學院加強管理類學科課程思政理論研究和特色凝練,深化課程思政建設成果,不斷推動課程思政縱深發展,提升教學育人質量。1人榮獲校課程思政教學競賽一等獎,2人被授予校課程思政教學名師稱號,1人獲東北大學課程思政優秀課程二等獎。15門課程被評為校課程思政示范課程。管理學院大學生宣講團以“宣傳先進思想,傳播青年之聲”為目標,引導廣大青年學生上好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大思政課”。由學院大學生宣講團制作的宣講視頻獲評中宣部2019年度“優秀理論宣講微視頻”,學院的6支宣講隊伍入選全國大學生志愿實踐類宣講團。此外,憲法知識宣講、黨的二十大精神宣講等活動多次被媒體報道。
穩抓科研,特色發展。五年來,學院教師在國內外核心期刊共發表文章172篇,其中SSCI/SCI源期刊二區以上論文30余篇;出版專著和編著等9部;獲得各類省級以上縱向項目60余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7項、國家社科基金4項、教育部人文社科項目4項;獲得各類橫向項目40余項,項目合同經費共計1100余萬元。學院成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普及研究中心”,做好服務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文化傳播平臺。同時學院堅持統籌校、企、醫、政多方資源,致力于推進地方康養產業發展的同時服務健康中國戰略。
學生為本,全面發展。學院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一手抓學生思想,一手抓綜合素質,讓學生早日成為思想先進、德才兼備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近五年,學院團委榮獲“全國大中專學生志愿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優秀單位”“秦皇島市五四紅旗團委”“校五四紅旗團委標兵”“校五四紅旗團委”等榮譽稱號。學院學生參與社會實踐活動達1000余人次,參與科技創新競賽達4000余人次。“八閩之光鄉村振興調研實踐團”獲共青團中央“三下鄉”社會實踐優秀團隊榮譽稱號。學院團隊在第十八屆“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中榮獲一等獎,是我校自2003年參賽以來,在該競賽主體賽中的首個一等獎。學院的“用我的聲音,做你的眼睛”志愿服務活動被河北廣播電視臺等媒體報道。
未來,管理學院黨委將繼續以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為使命,團結奮進,沉潛創新,為學校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多助力和更多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