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5-05-26 來源:新華網客戶端2025年4月21日
作者: 編輯:齊芳 丁鵬翔 關注:[]

在數字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編程語言作為軟件產業的“基石”,深刻影響著從操作系統到工業控制的每一個技術領域。來自東北大學秦皇島分校的“湯洛小組”雙創團隊,歷經多年的研發推廣,打造并發布了國產編程語言“洛書”,為國產基礎軟件領域注入了一股新生力量。
從校園實驗室到開源社區:一場自主創新的突圍戰
“洛書”的誕生源于五位青年的初心:“開發一門屬于中國人的編程語言”。團隊以“河出圖,洛出書,圣人則之”為靈感命名,寓意用中華文化智慧書寫技術新篇。團隊立下三大鐵律:不翻譯其他語言、不依賴特定操作系統、不綁定特定處理器。這些原則雖大幅提升了研發難度,卻也倒逼技術突破——從語法設計到編譯器開發,從虛擬機架構到性能優化,團隊與指導教師在實驗室熬過無數深夜,最終構建起完全自主的知識產權體系,并在國家級學科競賽中斬獲信創賽道獎項。
團隊成員深知,唯有開放才能凝聚力量,唯有共享方能激發活力。洛書團隊以開源為劍,將核心代碼庫及研發成果全面開放于國產代碼托管平臺“Gitee碼云”。這一行動不僅是對技術自主性質疑的有力回擊,更是對技術共享理念的躬身力行——通過開源協作,將實驗室的“孤島創新”轉化為產學研聯動的“生態共創”。同年,洛書與開源領域的編程語言從業者、愛好者聯合成立了“編程語言開放社區(PLOC)”,倡導“從業者互助”。社區成立后,迅速吸引國內開發者、高校及企業的關注。今年初,PLOC攜手湖北省軟件協會、Gitcode開源平臺,編寫發布《國產編程語言藍皮書》,首次全景梳理國內實用型編程語言項目,為行業提供參考坐標。
從教育到產業:讓代碼成為創新思維的橋梁
“國產編程語言不應困于理論研究,而要在產業中扎根。”這一共識推動“洛書”團隊探索多元化落地場景。教育領域,團隊積極參與“考鼎碼”項目開發,這是一門由飛漫軟件創始人魏永明老師設計的,專注于少兒信息學啟蒙的編程語言,以母語化編程和瀏覽器運行支持降低學習門檻,目前已應用于飛漫軟件青少年教育體系。“當少年可以用母語寫下人生第一個程序時,代碼便不再是冰冷的舶來符號”。產業層面,“洛書”積極融入國產技術生態,加入我國首個操作系統根社區OpenKylin,并獲社區“年度技術新秀獎”。同時,團隊計劃推出“最小可市場化產品(MMP)”,進一步探索輕量級語言的應用邊界。
萬千星光匯聚,照亮自主創新前路
“編程語言是信創生態自主可控的核心,我們希望能成為打破壟斷的一束光”,通過“群智共創”的開源策略,團隊在過去的發展中迅速吸引了國內開發者、高校及企業的廣泛關注,社區首頁訪問量破百萬次,實現“技術破壁”。未來,團隊將繼續深耕技術創新,以“自強不息,知行合一”精神為指引,為國產軟件產業的自主可控與生態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
相關鏈接 https://app.xinhuanet.com/news/article.html?articleId=affb778e1488376631e114324280f2d0×tamp=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