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0-11-02 來源:經濟學院
作者:肖雅韻 編輯:齊芳 關注:[]
“運籌學的模型來自什么?如何從哲學的角度來理解運籌學?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運籌學是如何體現的?”10月29日,在以融合為理念的《運籌學》課程思政課堂上,老師的提問引發了同學們思考。在專業課教師王憲良講解運籌學的模型和案例后,由思政課教師周立斌從哲學層面再次解讀案例和模型。
“這種講課方式使我們耳目一新,周老師從哲學上提出的問題是我們以前從未想過的。經過他的講解,我們認識到模型要為實踐服務,實踐才是檢驗模型的唯一標準。這次課讓我了解到,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蘊含著運籌學的財富。”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2018級學生胡坤說。以融合為理念的《運籌學》課程思政是本學期《運籌學》的首次嘗試,也是經濟學院不斷拓展課程思政領域,不斷嘗試課程思政改革的結果。在課程思政的教學建設上,經濟學院鼓勵教師在課程中引入思政元素。2020年上學期,經濟學院組織了“防控抗疫不停教,課程思政不停做”教學競賽;在課程思政的保障上,為教師提供相應培訓并充分展開討論,提高開展課程思政的能力。
據悉,經濟學院自2018年從事課程思政建設以來,依托學科優勢,圍繞課程思政,始終將人才培養與專業實踐、思政實踐相結合,加強教學組織建設和價值觀引導,讓專業知識教育與課程思政教育在學習實踐中相互支撐、相互促進。從教學到科研、從體制到機制、從管理到保障,經濟學院探索出了一條獨具特色、成效顯著的課程思政建設之路,并取得了階段性成果。學院榮獲2019年河北省學校思政先進集體,《從課程思政到專業思政——經濟學大類思政教育教學改革與實踐》榮獲2019年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學成果三等獎。未來,經濟學院將進一步提升課程思政的教學效果,切實落實教師課程思政的能力培養,在知識傳授中實現價值引領,做到知識傳授與價值引領的有機統一,力爭培養出具有“國家意識、人文情懷、科學精神、專業素養、國際視野”的經濟學人才。